一 学术批评 01 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 02 论“实证研究神塔”的倒掉 03 管理研究认识论的重构: 基于“管理学在中国”专题论文的梳理及反思 04 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批评 05 学术评价的回归与业绩管理的矫正———对管理学院两种核心价值观的质疑与反思 二 本土研究 06 和谐管理组织理论: 一个探索性的分析框架 07 不确定性———支配权———本土化领导理论: 和谐管理的视角 08 机会型领导、幻觉型领导: 两个中国本土领导研究的关键构念 09 下属改变世界: 领导—下属互动机制的本土建构 10 “管理学在中国”———本土化学科建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11 情境研究: 另一种诠释及对本土管理研究的启示 12 管理学在中国: 学术对话及意义生成 13 本土管理的理论贡献: 基于中文研究成果的诠释 三 哲学反思 14 自我呈现及反思———组织管理研究的一种补缺性方法论 15 哲学何以在场: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 16 洞见以下皆为修辞: ?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对本土管理研究及理论建构的启示 17 “非科学性”让管理研究变得更好: “蔡玉麟质疑”继续中 18 共在性的图像式理论: 打开本土管理研究的一把钥匙 四 短论四篇 19 管理学者的使命 20 边缘姿态、本元追问、为学为人———评?学术创业: 动态竞争理论从无到有的历程? 21 期待管理研究(者)的想象力———评?试论本土性研究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22 管理以诗 管理如诗 代后记 学术: 朝向自我的旅程
韩巍,博士、教授,任职于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主要从事管理基础理论和本土化研究,对管理研究的哲学问题兴趣浓厚。在他看来,管理研究的意义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断拓宽想象、创造更多可能;管理研究者无论秉持何种信念、立场,栖居于何种范式,怀有足够的诚意才能有效沟通,共生演进;管理研究成果的价值是基于主体间性的启发——洞见以下皆为修辞。
实证研究是管理研究最该倚重的范式吗?哲学在管理研究中的作用为何?领导就是英文世界中的leadership吗?如何做好本土管理研究?诸如此类重大议题,虽然没有足够可靠的答案,但作者韩巍教授一直在尝试表达自己比较独立的思考,本书就是这些思考的一个结集。本书收录了韩巍教授发表于不同时期的18篇文章以及4篇短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贡献(和谐管理、机会型与幻觉型领导等)和态度(主张多元范式的研究进路等),作者在每篇文章之后增加了一个“回顾与反思”的短评,以反映文章所探讨的主题在其后的研究进展及作者思想的演变,也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生命力。本书适合管理及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以及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生阅读,希望能带给他们一定启发,护持更完善和多样化的研究生态,进而实现用中国学术解读中国实践,参与世界范围“百家争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