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代理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一、 大陆法系代理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二、 英美法系代理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三、 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之差异
四、 我国代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代理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一、 代理与归属规范
二、 代理制度与私法自治
三、 代理制度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代理与基础法律关系:“区别论”与
“等同论”
一、 大陆法系的“区别论”
二、 英美法系的“等同论
三、 我国代理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
第四章 代理权的性质与权限范围
一、 代理权的性质
二、 代理权的权限范围
第五章 意定代理权的变动:尊重本人的自由意思
一、 代理权的授予
二、 代理权的撤回
三、 代理权的消灭
第六章 代理关系的公开性:显名主义与非显名
主义
一、 大陆法上的显名主义
二、 英美法上的非显名主义
三、 我国非显名主义立法的冲突与消解
四、 对我国《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的修改
建议
第七章 代理权行使之合理限制
一、 自我行为之限制
二、 代理权滥用之禁止
第八章 共同代理与复代理
一、 共同代理
二、 复代理
第九章 代理行为的效力
一、 代理行为之生效要件
二、 有效代理行为之法律效果
三、 无权代理行为之追认
第十章 无权代理之规制:以保护交易安全为重心
一、 本人对第三人的表见代理责任
二、 无权代理人对第三人的责任
第十一章 代理法律制度的未来:趋同与融合
一、 经济全球化与代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 国际代理法的统一化
三、 欧盟代理法的一体化
四、 我国代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附录
1889年英国代理商法案
1993年英国商事代理条例
美国代理法重述(第三次)
参考文献
本书是目前国内最新的系统研究代理法律制度的学术专著,本书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运用最新的立法、判例资料,对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研究,反映了代理法理论的最新前沿成果,丰富了我国代理法理论的研究内容,提升了我国代理法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二,对我国现行的代理法律制度进行了剖析和论证,指出了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为我国代理法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
第三,分析、总结了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以及国际代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代理法律制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立法建议。
汪渊智,法学博士,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同时担任山西省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民法学研究,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建立了代理制度,但是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代理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法律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部分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部分制度尚付阙如等,尤其是我国基于大陆法系的传统借鉴和吸收了英美法上的代理制度后,导致在我国的法律中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产生了猛烈的碰撞,从而对市场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书的写作意图,就是总结两大法系及其代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代理法的基本原理,消除两大法系代理制度在我国的冲突与矛盾,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代理制度,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代理制度的立法提供较为深厚的理论支撑。
本书共25万字,分为八章,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之嬗变、代理法的功能与价值取向、代理法与基础法律关系、意定代理权的变动、代理权行使之限制、代理关系之公开性、代理行为的效力、无权代理之规制、代理法的发展趋势。
本书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文类著作(包括译著)113部,外文著作16部,论文100余篇;第二,法典类文献31部;第三,翻译国外的立法文献共4部。这些资料基本上反映了现代代理法律制度的最新风貌,比如2007年的《欧洲民法典草案》、2006年的《美国代理法重述(第三次)》、2004年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及《荷兰民法典》《阿根廷民法典》等。上述材料保证了本书能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代理制度的关注较少,对代理法的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出版的专著只有五部,即何美欢的《香港代理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郑自文的《国际代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江帆的《代理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徐海燕的《英美代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陈自强(台湾)的《代理权与经理权之间--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前四部著作已经不能反映最新的代理法理论的前沿,后一部著作研究对象过于狭小,只限于代理权与经理权的区别与联系,未能从整体上对代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与同类作品相比,本书稿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运用最新的立法、判例资料,对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研究,反映了代理法理论的最前沿,丰富了我国代理法理论的研究,提升了我国代理法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二,对我国现行的代理法律制度进行了剖析和论证,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代理法的司法实践提供了解决方案及其可行的指导;
第三,总结了两大法系代理制度以及国际代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代理法律制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