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法律与语言………………………………………………………………1
一、语言的界定……………………………………………………………………1
二、语言的设计特征………………………………………………………………3
三、语言的功能……………………………………………………………………7
四、语言研究与法律研究…………………………………………………………18
五、法律与语言的关系……………………………………………………………20
六、法律与语言之相互作用………………………………………………………25
第二章 法律语言………………………………………………………………32
一、法律语言的界定………………………………………………………………32
二、法律语言的分类………………………………………………………………35
三、法律语言的特点………………………………………………………………38
第三章 中西法律语言词汇对比………………………………………………51
一、概述……………………………………………………………………………51
二、中西法律语言词汇对比………………………………………………………54
三、中西法律语言词汇对比对于翻译的启示……………………………………81
第四章 中西法律语言句法对比………………………………………………84
一、概述……………………………………………………………………………84
二、英汉法律语言句法特征对比…………………………………………………86
三、英汉法律语言句法对比对于翻译的启示…………………………………123
第五章 中西法律语言语篇对比………………………………………………155
一、概述…………………………………………………………………………155
二、文本类型与语篇类型………………………………………………………156
三、法律语篇文本类型化………………………………………………………161
四、英汉法律语篇对比…………………………………………………………163
五、英汉法律语篇对比的启示…………………………………………………225
第六章 法律文化………………………………………………………………242
一、语言与文化…………………………………………………………………242
二、法律文化的定义……………………………………………………………246
三、西方法律文化简史…………………………………………………………250
四、法律文化族类分类…………………………………………………………251
第七章 中西法律价值观对比:和谐与正义…………………………………256
一、概述…………………………………………………………………………256
二、中西法律价值观对比………………………………………………………258
三、中西法律价值观对比的启示………………………………………………264
第八章 中西法理观念对比:法自然与自然法………………………………268
一、概述…………………………………………………………………………268
二、中西法理观念对比…………………………………………………………269
三、中西法理观念对比的启示…………………………………………………274
第九章 中西法理精神对比:人治与法治……………………………………278
一、概述…………………………………………………………………………278
二、中西法理精神对比…………………………………………………………279
三、中西法理精神对比的启示…………………………………………………286
第十章 中西法律本位对比:义务与权利……………………………………292
一、概述…………………………………………………………………………292
二、中西法律本位对比…………………………………………………………293
三、中西法律本位对比的启示…………………………………………………299
第十一章 中西法律属性对比:公法与私法…………………………………307
一、概述…………………………………………………………………………307
二、中西法律属性对比…………………………………………………………309
三、中西法律属性对比的启示…………………………………………………317
第十二章 中西法律正义对比:实体与程序…………………………………326
一、概述…………………………………………………………………………326
二、中西法律正义对比…………………………………………………………328
三、中西法律正义对比的启示…………………………………………………337
第十三章 中西法律信仰对比:伦理和宗教…………………………………344
一、概述…………………………………………………………………………344
二、中西方法律信仰对比………………………………………………………345
三、中西法律信仰对比的启示…………………………………………………357
第十四章 中西立法机构对比…………………………………………………362
一、概述…………………………………………………………………………362
二、我国现行的立法机构………………………………………………………363
三、美国立法机构………………………………………………………………368
四、中美立法机构对比的启示…………………………………………………372
第十五章 中西司法机构对比…………………………………………………379
一、概述…………………………………………………………………………379
二、我国现行的司法机构………………………………………………………380
三、西方的司法机构……………………………………………………………391
四、中西司法机构对比的启示…………………………………………………400
第十六章 中西执法机构对比…………………………………………………407
一、概述…………………………………………………………………………407
二、我国现行的执法机构………………………………………………………408
三、西方现行的执法机构………………………………………………………414
四、中西执法机构对比的启示…………………………………………………420
第十七章 中西法官文化对比…………………………………………………423
一、概述…………………………………………………………………………423
二、中西法官文化对比…………………………………………………………426
三、中西法官文化对比的启示…………………………………………………440
第十八章 中西律师文化对比…………………………………………………445
一、概述…………………………………………………………………………445
二、中西律师文化对比…………………………………………………………446
三、中西律师文化对比的启示…………………………………………………460
第十九章 中西陪审文化对比…………………………………………………465
一、概述…………………………………………………………………………465
二、中西陪审文化对比…………………………………………………………466
三、中西陪审文化对比的启示…………………………………………………479
第二十章 中西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对比……………………………………483
一、概述…………………………………………………………………………483
二、我国的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484
三、西方的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492
四、中西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对比的启示……………………………………501
参考目录…………………………………………………………………………507
前 言
“法者,治之端也。”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
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标志着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始,开启了法治中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国家
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
保障和支撑;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维护和匡扶。
法律语言是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的载体,也是承载法律文化的主体
和透视法律文化的一面镜子;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法务活动的智慧结晶和
精神财富,是社会法律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法律语言形成和演变的宏
观语境。
党中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和新命题,以及为此
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宏伟顶层设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创新和
实践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契机和方向,也让充当司法公正与效率载体的法律语言
和反映社会法治进程与民主进步的法律文化引发了空前的关注和重视。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突飞猛进,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涉外法务活动空前频繁。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
题其实都是法律问题,而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又都属于涉外法律的工作范畴。
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依法处理涉外经济事务,强化涉
外法律服务,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这些涉外法律工作的开展和完成,都离不开
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问题,这就对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
战、希冀和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法律英语语言在国际经济贸易和法
律事务中具有通用语的地位;西方法律文化在国际公约组织和交流合作中具有重
大的影响力。因此,为了顺利开展涉外法律工作和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工作,对于中
西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西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对比研究涉及不同的向度和层面,包含历时和共
时的维度。首先,需要关注其差异,即中西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对应性的基本框架
和静态观察;其次,需要关注其变迁,即中西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相遇前的历史演
进及其基本动力;再次,需要关注其融合,即探讨近代以来中西法律语言与法律文
化在中国的冲突与流变,梳理中国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引进、移植与改造。
据此,本书在内容上宏观分为“中西法律语言对比”和“中西法律文化对比”
两大部分。前者涵盖了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具体包括对于语言的功能和特征,
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法律语言的分类和特征,中西法律语言词汇、句法和语篇
层面的特征和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后者涵盖了第六章到第二十章的内容,具体包
括文化的功能和分类,法律文化的界定和分类,中西法律文化在价值观念、法理观
念、法理精神、法律本位、法律属性、法律正义、法律信仰等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差异,
中西法律文化在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执法机构、法官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法
律教育、法律职业制度等制度和设施层面的差异等方面的内容。还需特别指出的
是,本书中的西方法律文化主要指英美法律文化,尤其指向美国法律文化。
本书是对时代变迁和学术进步做出的实时回应。作为一部对中西法律语言与
法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其旨在考其异同,辨其短长,尝试逐步实现从辨异
到会通,承载社会文化功能,兼顾理论与实践价值,蕴含作者的学术见解、文化立场
和社会政治主张,希冀为中国现代法律语言发展与法律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对比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新领域。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作
者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有关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在
此谨对原作者表示谢忱,如果不是建立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就不可能有本书的
完成。我在同济大学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建科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为本书的
写作提供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调研材料,在此谨表谢意。
书中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张法连
2017 年3 月于北京
法律语言是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的载体,也是承载法律文化的主体和透视法律文化的镜子。法律就是语言。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法律外语则是完成涉外法律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英语法律语言在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事务中具有通用语的地位;法律英语的语言价值上升。西方法律文化在国际公约组织和交流合作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为了顺利开展涉外法律工作和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工作,加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中西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日益推进,法律英语更是法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西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对比研究涉及不同的向度和层面,包含历时和共时的维度。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中西法律语言与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张法连,1969年1月生,山东聊城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在多所高校兼职博导,全国法律英语学科知名教授。
《法律语言与文化》集作者二十几年在法律领域的识见,从法律语言作为法律人的基础课的角度,对法律语言进行了全面研究。不仅第一次探讨了法律语言文化,法律语言与与法律思维,以及法律语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之类十分复杂且困难的问题,而且对与法律语言相关的领域,如法律、语言、文化、思维等,都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全面比较了法律语言研究的语言学、文化学、法律学三种不同路径的研究方法及其不同结果,还对如何应用法律语言从词句到篇章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