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王文采)
5
导读(孙英宝)
1.杜鹃花科/ 1
杜鹃花属
柠檬杜鹃 / 2
露珠杜鹃 / 3
大字杜鹃 / 4
百里香叶杜鹃 / 5
睫毛萼杜鹃 / 6
银叶杜鹃 / 7
短花杜鹃 / 8
山育杜鹃 / 9
怒江杜鹃 / 10
锈叶杜鹃 / 11
卵叶杜鹃 / 12
两色杜鹃 / 13
柳条杜鹃 / 14
毛嘴杜鹃 / 15
黄花杜鹃 / 16
水仙杜鹃 / 17
芒刺杜鹃 / 18
亮叶杜鹃 / 19
红晕杜鹃 / 20
疏叶杜鹃 / 21
粉白杜鹃 / 22
猴头杜鹃 / 23
马缨杜鹃 / 24
隐蕊杜鹃 / 25
满山红 / 26
淡黄杜鹃 / 27
多鳞杜鹃 / 28
阴地杜鹃 / 29
迎红杜鹃 / 30
问客杜鹃 / 31
爆杖杜鹃 / 32
四川杜鹃 / 33
山光杜鹃 / 34
刚毛杜鹃 / 35
宏钟杜鹃 / 36
凹叶杜鹃 / 37
宝兴杜鹃 / 38
白碗杜鹃 / 39
长蕊杜鹃 / 40
大白杜鹃 / 41
火红杜鹃 / 42
云南杜鹃 / 43
2.金缕梅科 / 44
金缕梅属
日本金缕梅 / 45
弗吉尼亚金缕梅 / 46
金缕梅 / 47
春金缕梅 / 48
蜡瓣花属
西域蜡瓣花 / 49
少花蜡瓣花 / 50
红药蜡瓣花 / 51
四川蜡瓣花 / 52
双花木属
双花木 / 53
3.猕猴桃科/ 54
猕猴桃属
葛枣猕猴桃 / 55
中华猕猴桃 / 56
4.木兰科 / 57
木兰属
天女花 / 58
日本厚朴 / 59
日本辛夷 / 60
柳叶玉兰 / 61
山玉兰 / 62
5.木通科 / 63
串果藤属
串果藤 / 64
木通属
三叶木通 / 65
6.木犀科 / 66
丁香属
日本丁香 / 67
紫丁香 / 68
西蜀丁香 / 69
巧玲花 / 70
毛丁香 / 71
连翘属
欧洲连翘 / 72
木犀属
管花木犀 / 73
女贞属
日本女贞 / 74
宜昌女贞 / 75
素馨属
野迎春 / 76
7.蔷薇科 / 77
花楸属
白叶花楸 / 78
川滇花楸 / 79
火棘属
窄叶火棘 / 80
苹果属
红肉苹果/ 81
野木苹果 / 82
梨属
川梨 / 83
李属
阿富汗矮樱桃 / 84
彼岸樱 / 85
砂樱桃 / 86
海滨李 / 87
小果樱桃 / 88
大山樱 / 89
宾州樱桃 / 90
榆叶梅 / 91
樱桃 / 92
毛樱桃 / 93
郁李 / 94
黑樱桃 / 95
蔷薇属
缫丝花 / 96
小檗叶蔷薇 / 97
野蔷薇 / 98
木香花 / 99
光叶蔷薇 / 100
腺果蔷薇 / 101
西北蔷薇 / 102
大花香水月季 / 103
川滇蔷薇 / 104
宽刺绢毛蔷薇 / 105
小叶蔷薇 / 106
华西蔷薇 / 107
峨眉蔷薇 / 108
钝叶蔷薇 / 109
伞房蔷薇 / 110
刺梗蔷薇 / 111
唐棣属
桤叶唐棣 / 112
绣线菊属
翠蓝绣线菊 / 113
鄂西绣线菊 / 114
陕西绣线菊 / 115
悬钩子属
多腺悬钩子 / 116
绵果悬钩子 / 117
锈毛莓 / 118
掌叶覆盆子 / 119
匍枝悬钩子 / 120
三花悬钩子 / 121
雪棠属
雪棠 / 122
栒子属
多花粉叶栒子 / 123
圆叶栒子 / 124
宝兴栒子 / 125
西南栒子 / 126
陀螺果栒子 / 127
毡毛栒子 / 128
柳叶栒子 / 129
8.忍冬科 / 130
荚蒾属
桦叶荚蒾 / 131
红蕾荚蒾 / 132
烟管荚蒾 / 133
巴东荚蒾 / 134
双六道木属
温州双六道木 / 135
糯米条属
蓪梗花 / 136
忍冬属
沼生忍冬 / 137
刚毛忍冬 / 138
新疆忍冬 / 139
岩生忍冬 / 140
毛花忍冬 / 141
郁香忍冬 / 142
红苞忍冬 / 143
双盾木属
双盾木 / 144
云南双盾木 / 145
猬实属
王文采,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毛茛科、荨麻科、紫草科、苦苣苔科等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发现20个新属,约550个新种。
孙英宝,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科学画师。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事业,2014年创立植物科普大讲堂。已出版作品《手绘濒危植物》,译作《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
陈莹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硕士,擅长科普写作和指导自然活动,著有《磕·做一只会吃的松鼠》,校译《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
刘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专业为植物分类学。已出版《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校译《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
王钧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硕士、分类学在读博士,主攻苔藓植物,熟悉北方植物,擅长野外植物鉴别和自然摄影。
推 荐 语
在近代,博物画与全球新种的搜寻和发表相伴,激发了有闲阶层对大自然之多样性、精致性的关注,它是科学文化、博物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博物学家自己也能画画,不过他们通常会雇用专门的画师,如班克斯、胡克、林德利所做的。在数码摄影日趋普及的今天,拍出几张清晰的动植物照片可能不是很困难,但照片与绘画各有特长,无法互相取代。新成长起来的中国博物学爱好者可以通过观察马蒂尔达画作展示的精细结构更准确地认识各科属植物的特征,也可以模仿前辈亲自描绘身边的植物。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手绘植物图在博物学著作、植物学专著与核心期刊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对故事和文字的补充,也是对植物形象的记录与再现,更是对植物灵魂的诠释与传播。
玛蒂尔达是为数不多的女科学绘画大师中极为出色的一位,在植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对我国的博物学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康(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微信公众号:王康聊植物)
玛蒂尔达是世界博物学绘画历史上比较专业和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家。她所绘画的植物图,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植物学史料。特推荐大家鉴赏!
--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广西分所副所长)
中国是杜鹃花属的多样性中心,有300多个物种。在山野中观赏盛开的杜鹃花是人生快事,但仅凭一张照片鉴定杜鹃花的物种却非常痛苦,因为照片往往不能表现鉴定需要的全部特征。非独杜鹃花属,其他复杂类群亦然。本书收录了42种杜鹃花,不仅有整个开花枝条的彩图,还有雄蕊、雌蕊乃至叶片两面细节的墨线图,这些都是鉴定杜鹃花非常重要的特征。不过,本书的价值远不止此,更重要的是贯穿于作者创作过程中的细致的观察方法,这是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和爱好者都应该学习的。
--顾垒(中科院植物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科普作者,微博科普达人@顾有容)
作为一名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玛蒂尔达以其聪颖和勤奋成为了著名的植物科学画师,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准确而传神的描绘出了植物的整体和细部特征,使她的每一幅画作都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透过她的笔触,我们仿佛能直接触摸到这些植物,并领略每一种植物那独有的神韵。这正是玛蒂尔达的魅力,同时也是植物科学画的魅力所在。
--郗旺(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科普作者,微博科普达人@飞雪之灵)
玛蒂尔达(Matilda Smith,1854-1926),英国皇家植物园的首席画家,伦敦林奈学会会员(是历史上第二位享此殊荣的女性)。植物学家威廉·胡克的表妹。作为《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主要画师,玛蒂尔达在1878至1923年间为杂志绘画了2300多种植物。在植物绘画方面的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精选了马蒂尔达最精美的300幅代表作,涉及木本植物上百种。马蒂尔达将植物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相结合,并将一些花、果的分类学特征呈现在同一画面中,每幅图都给出了该植物的拉丁学名,丰富展现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美学欣赏价值,对博物学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和植物学教师而言,都极具收藏价值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