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绪论
一、 特殊儿童的定义
二、 关于分类与标记的争论
三、 研究方法
四、 特殊儿童教育的四种历史观
五、 发展思潮与趋势
第2章特殊儿童的评估
一、 定义
二、 评估的重要性
三、 评估的要求
四、 评估的标准
五、 评估的方法
第3章英才儿童
一、 定义
二、 特征
三、 影响因素
四、 鉴别
五、 教育干预
第4章智力障碍儿童
一、 定义
二、 发生率
三、 分类
四、 影响因素
五、 特征
六、 鉴别
七、 预防
八、 教育干预
九、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5章学习障碍儿童
一、 定义
二、 发生率
三、 分类及表现
四、 影响因素
五、 鉴别与诊断
六、 教育干预
七、 研究的深化点和发展方向
第6章情绪障碍儿童
一、 焦虑症儿童
二、 强迫症儿童
三、 恐惧症儿童
第7章品行障碍儿童
一、 概述
二、 干预方案
三、 攻击行为
四、 其他品行问题
第8章多动症儿童
一、 定义
二、 主要表现
三、 发生率
四、 评定标准与方法
五、 影响因素
六、 预防与干预
第9章自闭症儿童
一、 诊断标准
二、 发生率
三、 成因
四、 自闭症的理论解释
五、 教育与心理评估
六、 教育干预
第10章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一、 定义
二、 发生率
三、 分类及原因
四、 人格特征
五、 鉴别与评估
六、 矫治与干预
七、 教育与支持方案
八、 对普通班教师的建议
第11章精神分裂症儿童
一、 定义
二、 类型
三、 影响因素
四、 临床表现
五、 诊断
六、 治疗干预
七、 预后
第12章成瘾儿童
一、 药物成瘾
二、 网络成瘾
第13章脑瘫儿童
一、 定义及分类
二、 影响因素
三、 诊断与评估
四、 教育康复
第14章受虐待儿童
一、 概念
二、 主要类型
三、 发生率
四、 影响因素
五、 病理学特征
六、 预防与干预
七、 现状及未来展望
第15章听觉障碍儿童
一、 定义及发生率
二、 分类
三、 影响因素
四、 特征
五、 教育安置
六、 对普通班教师的建议
第16章视觉障碍儿童
一、 定义
二、 视觉与人眼
三、 发生率
四、 特征
五、 鉴别
六、 适应性教育
参考文献
第二版前言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着某些特殊性的儿童。这些特殊性不仅源自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且源自历史条件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他们是否理解和接纳,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当代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致力于研究儿童非典型性发展和教育支持的有关问题和实践,涉及自然、人文和社会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儿科学、儿童精神医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的应用研究领域。
在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和教育干预领域,国内现有书籍数量不多,而且内容往往集中于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缺陷,关于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关于教育干预,则多局限在学校背景下的单一课堂教学,视野不够宽广,格局相对封闭。随着“特殊儿童”概念的不断演化,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需求和服务的范围也日益扩展和复杂化。国内的文献总体上表现出碎片化和笼统化的取向,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讨论问题时层次性、应用性和理论连贯性不够充分。这就使得初学者容易以偏概全,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本领域的现状、问题、研究重点、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后,多次重印,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成为一本畅销的专业教材。这次重新改写,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特殊儿童心理和特殊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资料,融合了世界范围内特殊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潮流、新技术,给我国特殊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以提示,可以为从事
特殊教育的高校教师、特教老师、科研人员、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师范学校学生、从事儿童心理咨询的机构人员、中小学教师、特殊儿童的家长和管理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版保留并突出了下列几个特点: 一、学术观点新颖、完整。在构思、编撰和修订过程中,广泛涉猎国内外有关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文献资料,力求汲取其精华,广采博纳,融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力求形成完整统一的视角。二、内容系统、分析周密。总论部分包括: 绪论、特殊儿童的评估;分论部分包括: 英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品行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成瘾儿童、脑瘫儿童、受虐待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和视觉障碍儿童。全书涵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献可靠,纲目清晰。总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从残疾儿童到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演变趋势、最新动态(身心障碍人群的权利模式、特殊教育的生态观、个别化教育支持、社会融合等)、关于特殊儿童评估的传统方法及其新进展,理论上有所突破。分论部分在各类特殊儿童的介绍上,不仅包括特征、发生率及如何鉴别等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相应的干预措施、支持方案、教育安置以及特殊儿童的法律保护和福利措施。三、结构体系严谨,重点突出,观点清晰。对本书讨论的关键问题,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理论观点到教育、教学、咨询干预的策略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四、语言清晰、概念准确、可读性强。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简洁明了,还结合丰富的个案例证,提出明确的教育干预和心理支持方案,可操作性强,便于读者准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真诚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本书写作和出版的各位朋友和同仁。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李淑方女士对本书的出版提出了认真而专业的建议,在此谨表谢忱!书中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杨广学〖〗
于华东师范大学〖〗
2016年2月
新版保留并突出了下列几个特点:一、学术观点新颖、完整。二、内容系统、分析周密。三、结构体系严谨,重点突出,观点清晰。四、语言清晰简洁、概念准确、可读性强。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简洁明了,还结合丰富的个案例证,提出明确的教育干预和心理支持方案,可操作性强,便于读者准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杨广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育博士,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1997年评为教授。现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巧明,鲁东大学副教授
本书界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概念,剖析了特殊儿童心理特点,介绍了诊断、评估、咨询、治疗和康复的临床实践以及有关的研究现状,发掘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学校干预和家庭干预的基本模式,提出实践性很强的有关方法、策略和技术的建议。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和家长的培训方案,发现不同类别儿童心理健康的特殊问题与干预的重点策略和技术。
作者根据学科发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书稿进行了彻底改版修订,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现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