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宋﹞朱 熹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菊花 ﹝唐﹞元 稹
秋月 ﹝宋﹞程 颢
马诗(其五) ﹝唐﹞李 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泛海 ﹝明﹞王守仁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唐﹞王昌龄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黄鹤楼 ﹝唐﹞崔 颢
别董大(其一) ﹝唐﹞高 适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卜算子·咏梅 ﹝宋﹞陆 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 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 愈
社日 ﹝唐﹞王 驾
小松 ﹝唐﹞杜荀鹤
清明 ﹝唐﹞杜 牧
赏牡丹 ﹝唐﹞刘禹锡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 参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春晴 ﹝唐﹞王 驾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村晚 ﹝宋﹞雷 震
后记
序 楼宇烈
诗词传唱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孩子们用最童稚的声音唱最天真的歌,古诗词里的苦与乐,好像他们天生就懂。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的先民在蛮荒初现曙光的旷野就曾吟唱“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歌谣,屈原在坎坷孤寂中也从未停止过行吟歌唱……在数千年历史的激荡岁月中,诗歌构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后世子孙的人格精神。
在诗歌传唱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声韵之优美动听,词汇之丰富多彩,更可以放下内心的喧嚣与浮华,放慢脚步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感受家国情怀,欣赏山河美景。这一切虽是常见之物,却有万种美好,缺少的只是一种引导与感知。当我们真正与蓝天白云对视的时候,诗歌便产生了;当我们真正感受到蝉鸣蛙叫的时候,诗歌便产生了……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十分推崇诗歌教学,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歌是多么美妙而伟大的一种存在啊!而我们能传至后世的,不正是这种美妙而伟大的祖先精神的吟唱吗?
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篇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我认为,在现在的幼儿教育阶段,通过诗歌的美育作用来启迪和陶冶孩子们的心性,让他们从小就奠定下真善美的精神底色和人文素养,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现在的幼儿诗歌教材不少,但具有特色的优秀教材却不多。由马朝华老师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协助下,编写的这套包含国画、朗读、音乐、游戏、故事以及手指操、节奏、武术等内容在内的《少儿诗词经典》教材,对于我们推广诗歌教育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探索价值。
我真诚地祝愿这套教材能够为我们的诗歌教育之路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希望我们的诗歌教育能够结出更多的硕果!
本套图书一共三本,分别针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年龄层次的孩子,书中精选了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古诗词,然后根据季节的更迭进行编排,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大自然的变化,来感受天地之美。书中除诗词外,还精心设计了国画、朗读、音乐、游戏、故事以及手指操、节奏、武术等内容在内,使孩子在快乐中学国学。
河南汉儒中兴教育集团董事长,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师从北大哲学系张学智教授主攻阳明心学。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书把中华传统诗词中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诗词加以整理,融合音律、美工、游戏等,让孩子在欢乐中体验美,陶冶心性,在诗词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达到育心、育美、育德的目的。每一首诗词根据其意境各配上一首原创音乐及一幅原创国画(由著名国画大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霍春阳教授亲笔绘画),以便让孩子有创作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指导编写并担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