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s
总序1
总报告
总报告
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一出版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二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三广播电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四演艺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五动漫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六游戏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七广告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八新媒体产业年度报告
行业报告九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十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十一会展节庆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十二文化旅游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十三教育培训业年度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十四体育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一自贸区3.0:国家试验与打造中国文化对外开放
的新优势
专题报告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发展研究
专题报告三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商业模式
专题报告四“互联网+”时代电影产品差别定价及层级市场
的构建
专题报告五文化创意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路径
专题报告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
模式研究
案例报告
案例报告一跨越海峡的书香:大陆出版物在台湾的阅读
与传播
案例报告二青岛出版集团:传统出版的业务转型
案例报告三《我在故宫修文物》:匠心品牌与中国故事
案例报告四阅文集团:立足内容构建商业帝国
案例报告五黑晶科技:中国VR/AR教育领军品牌
案例报告六西山居:历久弥新的游戏品牌
案例报告七虎扑体育:体育产业O2O之路
案例报告八网易云音乐:打造“音乐+社交”新生态
案例报告九“得到”:新媒体下终身学习引领者
附录
2016—2017年度文化产业大事记(成琪)
编写说明
总序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往往是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的理论先导,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部于2011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奋斗目标。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系列文件,启动了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着力构建九大体系,即学科和教材体系、创新平台体系、科研项目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条件支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现代科研管理体系和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同时,大力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等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中国方案和中国建议,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政策咨询、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
自2010年始,教育部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发展报告项目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校内外科研机构等建立学术战略联盟,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咨询作用的对策性、前瞻性研究成果。发展报告必须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实际问题,对所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持续研究,强化数据采集分析,重视定量研究,力求有总结、有分析、有预测。发展报告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文库”集中出版。计划经过五年左右,最终稳定支持百余种发展报告,有力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展望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宏伟目标和崇高使命,呼唤着每一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和智慧。我们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新实践,适应新要求,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快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2年7月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现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7)》项目目标主要是分析2016-2017年(含2016年全年和2017年初)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和商业模式案例。同时,也在报告中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报告是文化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因此不仅要在报告中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年度盘点的特色,还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跟踪研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