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理念与小说艺术…………………………… 48
1.“艺术注目于被情感改动的现实”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48
2.“通过抒情倾向来过滤整个历史”
———在抒情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 58
3.“散文无非是他的诗歌的延续”
———在诗歌与散文之间……………………………………………… 68
第二章 《最初的体验》:小说艺术探索的开端……………………………… 77
1.一部多线索的散文化小说…………………………………………… 77
2.“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理状态”……………………………………… 83
3.自传—回忆录因素…………………………………………………… 88
4.抒情性的哲理思考…………………………………………………… 93
第三章 从生活的视角审视艺术…………………………………………… 99
1.艺术家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由《阿佩莱斯线条》提出的问题………………………………… 99
2.过度沉迷于艺术的悲剧
———《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给人的启示………………………… 106
3.守护艺术良心的呼唤
———写给艺术同行们的《寄自图拉的信》………………………… 115
第四章 指涉当代现实的艺术尝试………………………………………… 122
1.对时代“病症”的忧虑与警惕
———关于《奇特的年份》和《对话》………………………………… 122
2.《第二幅写照:彼得堡》:关于彼得堡的延伸书写………………… 127
3.《无爱》:使命与情感的纠结………………………………………… 140
4.《空中线路》:一种隐喻性表达……………………………………… 146
第五章 《柳维尔斯的童年》:关于童年—女性的书写…………………… 153
1.一部承前启后的小说……………………………………………… 153
2.少女意识流程的呈露……………………………………………… 160
3.探索中的多样化艺术风格………………………………………… 166
第六章 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 173
1.书写一代人的命运:缘起与初涉
———始自《一部中篇小说的三章》的创作意向…………………… 173
2.青年知识分子的遭遇与求索
———《中篇故事》的形象体系与叙事方式………………………… 181
3.历史激流中知识者命运的艺术写照
———《帕特里克手记》:《日瓦戈医生》的前阶……………………… 191
第七章 《日瓦戈医生》:与时代的对话…………………………………… 203
1.主导动机:“把往昔镌刻下来”……………………………………… 203
2.“俄罗斯恐怖时代的儿女” ………………………………………… 210
3.动荡岁月的行吟诗人……………………………………………… 219
2 诗人的散文: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研究
第八章 历史观念的诗意呈现……………………………………………… 230
1.关于历史及其规律的沉思………………………………………… 230
2.对“元历史的尘世承载者”的关注………………………………… 234
3.书写与反思历史的诗学方式……………………………………… 239
第九章 宗教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 246
1.“艺术家是与上帝交谈的” ………………………………………… 246
2.“作品的氛围是我的基督教意识” ………………………………… 254
第十章 抒情史诗的叙事艺术……………………………………………… 266
1.叙事结构与时空布局……………………………………………… 266
2.诗化小说的抒情笔触……………………………………………… 277
3.梦境·意象·隐喻………………………………………………… 287
4.自然景色的转喻性描写…………………………………………… 296
结 语………………………………………………………………………… 303
参考文献……………………………………………………………………… 309
人名索引……………………………………………………………………… 316
后 记………………………………………………………………………… 323
目 录 3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Пастернак,1890—1960)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同龄人,在那个“罕见的、才华横溢的、闪光的时代”的后期,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然而在我国,他的名字却是随着1980年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译本首次问世才开始为广大读者所知晓的,此时距离作家逝世已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不过,这一迟缓的接受并未妨碍他迅速成为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他作为跨越十月革命前后两个时代的一名知识分子历尽沧桑的遭遇,他的作品所触及的世纪性主题和深邃的历史文化意蕴,他对自己及其所属的那一代人与时代的复杂联系、对他们的共同命运的诗意言说,都使中国读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当充满苦难、求索、困惑和沉思的20世纪走完自己漫长的行程,当人们开始以上一个世纪“过来人”的眼光回望往昔时,他们似乎突然感到,帕斯捷尔纳克其实早已在以其独特的诗语叙说着那渐渐远去的世纪。于是,抚今追昔的中国知识者便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这位俄罗斯作家之间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关联,这种感受驱使人们愿意更深入地走进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
帕斯捷尔纳克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又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1958年10月2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时,曾明确宣布要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②。然而,他在叙事文学—散文创作方面的实绩,除了广为人知的《日瓦戈医生》而外,却几乎完全被他作为一位“纯粹的抒情诗人”(茨维塔耶娃语)的重大建树所遮蔽。这就使人们既难以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贡献,也不能看清他在《日瓦戈医生》之前所写下的那些中短篇小说和这部长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系统地考察他的散文创作历程,对这位诗人的全部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绕开的课题。
本书是从诗学视域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小说创作(13篇中短篇小说和长篇《日瓦戈医生》)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成果。本书充分运用第一手原文资料,通过研究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完整翻译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中短篇小说,细读各篇(部)小说文本,结合作家的诗歌、书信、日记、回忆录等相关史料,对这些作品在情节结构、形象塑造、场景设置、意象选择以及艺术风格等做了深入分析,有力论证了各篇(部)小说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把握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丰富底蕴,探讨了这些作品所显示的诗性特征和作家的诗学观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
本书是从诗学视域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小说创作(13篇中短篇小说和长篇《日瓦戈医生》)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成果。本书充分运用第一手原文资料,通过研究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完整翻译帕斯捷尔纳克的全部中短篇小说,细读各篇(部)小说文本,结合作家的诗歌、书信、日记、回忆录等相关史料,对这些作品在情节结构、形象塑造、场景设置、意象选择以及艺术风格等做了深入分析,有力论证了各篇(部)小说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把握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丰富底蕴,探讨了这些作品所显示的诗性特征和作家的诗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