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空间计量经济学
1.1.1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背景
1.1.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1.1.3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4 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
1.1.5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意义
1.2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
1.2.1 空间计量经济研究步骤
1.2.2 空间计量经济学应用:空间依赖性与经济增长
第2章 空间计量经济基础
2.1 空间异质和空间依赖
2.1.1 空间分布与空间异质
2.1.2 空间依赖与关联
2.1.3 空间模式和自相关
2.2 空间数据及其探索性分析
2.2.1 空间数据
2.2.2 空间数据分析
2.3 空间权重和空间滞后
2.3.1 空间权重设定方法
2.3.2 空间权重矩阵
2.3.3 空间滞后和空间自回归
2.4 专门化空间计量经济软件
2.4.1 Geoda
2.4.2 GWR
第3章 空间自回归和空间误差模型
3.1 空间线性回归模型的通用形式
3.2 空间自回归模型
3.2.1 一阶空间自回归模型
3.2.2 混合自回归模型
3.3 空间误差模型
3.4 广义空间模型
第4章 空间回归模型的推广
4.1 贝叶斯回归模型
4.2 贝叶斯FAR(一阶空间自回归)模型
4.3 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
4.4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第5章 回归分析中的空间滤值法
5.1 空间滤值
5.2 空间过滤动态合成数据模型的建立
5.2.1 空间过滤动态合成数据模型的建立原因
5.2.2 空间过滤动态合成数据模型的过滤原理与方法
5.2.3 空间过滤动态合成数据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第6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应用
6.1 区域经济溢出效应
6.1.1 引言与相关研究综述
6.1.2 基于区际资本流动的区域溢出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6.1.3 中国经济增长的C-D函数拟合及空间关联检验
6.1.4 结论
6.2 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趋同
6.2.1 经济增长趋同研究中的空间效应
6.2.2 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β趋同模型
6.2.3 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β趋同及成因分析
6.2.4 小结
6.3 中国地区经济竞争与合作:基于GDP份额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3.1 地区GDP份额变动:特征性事实
6.3.2 地区GDP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6.3.3 结论及政策含义
6.4 地区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效应
6.4.1 文献综述
6.4.2 各省区地方财政支出变动:特征性事实
6.4.3 地方财政支出变动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6.4.4 地方财政支出外溢效应的讨论
6.4.5 地方财政自给率的空间关联
参考文献
国内第一本比较系统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教材,将理论方法与建模应用相结合!
本书融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即方法与建模应用相结合。全面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要的和最新的发展,并将它们纳入一个完整、清晰的体系之中。全书以讲清楚方法思路为目标,适当淡化数学描述,不作大量的推导和证明,重点放在如何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方法对实际的空间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模拟上。全书分七章:第一章是空间经济分析基础,主要介绍空间效应(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空间权重、空间统计与GIS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二章介绍空间自回归模型,包括一阶空间自回归模型(First-order spatial AR model,FAR)、混合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第三章介绍贝叶斯空间自回归模型,包括贝叶斯回归模型、贝叶斯FAR模型、其他空间自回归模型;第四章介绍局部线性空间模型,包括空间扩张(Spatial expansion)、DARP(Drift Analysis of Regression Parameters)模型、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贝叶斯方法;第五章介绍受限因变量模型,包括吉布斯抽样(Gibbs sampler)和异方差模型;第六章介绍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包括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贝叶斯变量和模型预测;第七章介绍空间经济数据,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组成和特点、空间经济元数据(MetaData)控制、空间经济数据的调查和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