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1789—1870)

丛书名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丛书

作者李声凤

版次1

书号26211

ISBN9787301262115

字数304千字

开本16

页数256

出版年2015

定价¥49

引言
一、 选题缘起二、 课题史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戏曲翻译在法国的兴起
第一节18世纪法国人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一、 布吕玛神父与《赵氏孤儿》出版的可能关联二、 布吕玛有关中国戏曲的引述及其内涵
三、 阿科斯塔记述与来华耶稣会士中国观的遥相呼应
第二节推动戏曲翻译活动在法展开的两种力量
一、 法国人对戏曲的传统看法在19世纪初所受的冲击
二、 对《老生儿》的回应与法国学界捍卫其中国问题话语权的努力
三、 《玉娇梨》的成功与法国文学界对中国戏曲的期待
第三节巴黎王家图书馆的戏曲藏书与汉学家对戏曲翻译的准备
一、 巴黎王家图书馆19世纪之前的中文藏书状况二、 戏曲藏书的整体状况及分期
三、 法国汉学家与王家图书馆的图书采购
第二章儒莲的戏曲翻译及其对语言的关注
第一节儒莲戏曲翻译活动概述
一、 儒莲戏曲译本梳理
二、 儒莲戏曲翻译活动的起始与分期
第二节儒莲戏曲翻译的开端与马若瑟——《汉语札记》及其语言学习观对儒莲的影响
一、 马若瑟的《汉语札记》与其《赵氏孤儿》译本的关联
二、 耶稣会对戏剧的看法与马若瑟的汉语教学观三、 《汉语札记》及其语言教学观对儒莲的影响第三节从节译到全译的转变——“观念”或“能力”?
一、 马若瑟与德庇时能否读懂元杂剧中的唱段
二、 两种翻译策略后不同的着眼点
第四节解密中国诗歌——儒莲戏曲翻译的关注重心一、 为诗歌语言“解码”——儒莲对戏曲翻译的解决之道
二、 信息的流失、 增加与文化前理解
——以《灰阑记》译文片段为例
第三章大巴赞的戏曲翻译与风俗研究第一节限制之下的选择——大巴赞的学术道路
一、 儒莲对大巴赞学术生涯的影响
二、 大巴赞戏曲翻译研究及其关注重点——风俗研究
三、 风俗关注在剧目选择上的体现
第二节 风俗关注在戏曲翻译中的影响——以《梅香》译本为例
一、 意译倾向带来的表达灵活性
二、 大巴赞的期待视野与《梅香》主题的改变第三节筚路蓝缕的戏曲研究
一、 对戏曲地位的重新思考
二、 与社会历史紧密关联的戏剧史研究
第四节“对话体小说”与传奇文体在法国遭遇的接受障碍
一、 “对话体小说”(roman dialogué)概念的形成
二、 “对话体小说”归属的改变及其评价
三、 19世纪欧洲对戏曲唱段抒情性的认识
第四章中国戏曲在19世纪法国读者中的接受
第一节19世纪法国文化氛围与汉学家译作的传播
一、 译作的出版发行状况
二、 期刊书评对译作传播的助力
三、 口头传播——沙龙、 文社与人际网
第二节传统中国形象在戏曲中的再现与异国情调的延续
一、 对中国风俗的求证与戏曲中的儒教中国
二、 对中西文化共鸣的追寻与戏曲中的诗意中国三、 虚构性作品中异国情调的延续
第三节在异域发现灵感——浪漫派的关注与中国戏曲对19世纪法国文艺潮流的参与
一、 法国浪漫派作家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二、 法国浪漫派从中国戏曲中汲取的几方面养料
结语
附录一19世纪法国译介的中国戏曲作品(出版部分)
附录二19世纪法国有关中国戏曲的介绍、研究与评论
附录三 阿科斯塔其人及其中国信息的可能来源
附录四大巴赞《琵琶记》译本与中文原作回目对应表
附录五儒莲书目中戏剧类作品文体表述列表
附录六道光九年四华人旅法事考
附录七19世纪中前期法国购置中文图书的渠道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京ICP备090725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7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160